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112-2015),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DB43/T 1112-2015 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该规程规范富硒草菇生产技术,提高硒含量,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公众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持续上升,富含硒元素的优质食用菌——富硒草菇,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热捧,为了确保富硒草菇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我国制定了《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112-2015),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具体内容,旨在为我国富硒草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富硒草菇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富硒草菇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规范地生产富硒草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富硒草菇品种选择
规程建议,生产富硒草菇时应优先选择硒积累能力强的品种,如“富硒1号”、“富硒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硒含量,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
富硒草菇的栽培场地应选在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区域,场地在使用前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场地应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利于草菇的生长。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
富硒草菇的培养基应以稻草、玉米芯、麦秆等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配制过程中,必须进行高温灭菌,以杀灭杂菌。
菌种制备与接种
富硒草菇的菌种制备应选用优质菌种,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鉴定,接种过程中,应严格保持无菌操作,确保菌种纯净。
栽培管理
富硒草菇的栽培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方面的控制,生产过程中,需根据草菇的生长阶段适时调整温湿度、通风等条件,以保证草菇的正常生长。
硒肥施用
富硒草菇生产过程中,应适量施用硒肥,以提高产品硒含量,硒肥的施用量需根据土壤硒含量、草菇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整。
采收与加工
富硒草菇的采收应在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采收后的草菇应立即进行加工,如清洗、切割、包装等,以延长产品货架期。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对富硒草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规程还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
《富硒草菇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富硒草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遵循该规程,生产者能够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富硒草菇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