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552-2009解读,推动我国稻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4
本文深入解析了《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推动我国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规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为稻米生产提供科学指导,确保稻米品质与安全。

在我国广袤的田野上,稻米作为我国的主粮作物,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温饱与希望,它在农业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稻米的质量安全,提升稻米产量,我国精心制定了《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我国稻米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2/T 552-2009解读,推动我国稻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DB32/T 552-2009解读,推动我国稻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第1张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稻米产业的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无公害稻米的生产流程,确保稻米的质量安全,自2009年发布以来,该规程对我国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稻米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加工、储存和运输,旨在保障稻米质量安全,提升稻米产量。

产地环境要求

规程要求稻米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确保无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污染,产地应具备良好的水利条件,满足稻米生长所需的水分。

选择与处理

规程规定,稻米生产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在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消毒、浸种、催芽等操作,确保稻米质量。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应遵循“适量、平衡、环保”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并推广应用生物肥、有机肥等环保肥料。

病虫害防治

规程要求,稻米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病虫害发生,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稻米加工与储存

规程规定,稻米加工过程应确保设备清洁、卫生,防止污染,稻米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储存条件,防止霉变、虫害等质量问题。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意义

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稻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稻米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

提高稻米产量

规程中提到的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助于提高稻米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该规程,有助于推动我国稻米产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提高稻米产业竞争力。

《DB32/T 552-2009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稻米产业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稻米质量安全、提高稻米产量、促进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稻米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稻米产品。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