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助力,DB32/T 698-2004花生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DB32/T 698-2004 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旨在保障花生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规程详细规定了花生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子选择、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确保花生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花生,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关键油料作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花生质量问题频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对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了提升花生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出台了《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花生生产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专门针对花生生产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花生生产流程,确保花生质量安全,增强花生产业的竞争力,该规程自2004年发布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花生主产区。
《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花生种植区域选择
花生种植区域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
(1)地形:平原、丘陵、山地均可,平原地区更为适宜。
(2)土壤:以沙壤土、壤土为佳,pH值应在6.0-7.5之间。
(3)气候:年均气温在14℃-20℃之间,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
花生品种选择
花生品种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
(1)抗病性强:花生品种应具备良好的抗病性,以降低病虫害风险。
(2)产量高:花生品种应具有较高的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3)品质优良:花生品种应具有高出油率、良好口感等特点。
花生种植技术
(1)播种时间:花生播种时间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一般以春末夏初为佳。
(2)播种密度:花生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2.5公斤。
(3)施肥:花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量应依据土壤肥力、花生品种等因素合理配置。
(4)田间管理:花生生长期间,应关注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花生收获与加工
(1)收获时间:花生收获时间应依据品种、生长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以花生果壳变黄、果仁饱满为佳。
(2)收获方法:花生收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
(3)加工:花生加工应遵循国家标准,确保花生油品质。
实施《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的意义
-
提升花生质量安全: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花生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残留,从而提高花生质量安全。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花生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
增强花生产业竞争力:通过提高花生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提升花生市场竞争力。
《DB32/T 698-2004无公害农产品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花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对提高花生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花生生产者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该规程,确保花生生产符合国家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花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