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080-2007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32/T 1080-2007 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启隆乌豆大豆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为大豆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供应源,其种植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大豆的生产技术,我国颁布了DB32/T 1080-2007“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并探讨其在大豆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080-2007深度解析与应用,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080-2007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2007,第1张

DB32/T 1080-2007“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2/T 1080-2007“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启隆乌豆品种的大豆种植,该规程对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旨在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品种选择

依据DB32/T 1080-2007规程,启隆乌豆品种需满足以下条件:

  1. 适应性:能在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良好生长,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
  2. 产量: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产量稳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品质: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口感佳。
  4. 抗病性:对大豆的主要病害具有较强抵抗力。

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种。
  2.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2.0公斤。
  3.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过深或过浅都可能影响出苗率。
  4. 播种方式:可选用机械或人工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
  2. 水分管理:大豆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涝害。
  3.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4. 植株调整: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植株调整,如摘心、打顶等。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预防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收获

  1. 收获时间:根据大豆成熟度,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收获。
  2. 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确保收获质量。
  3. 后处理: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储存,防止霉变。

DB32/T 1080-2007“启隆乌豆”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大豆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助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