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21-201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程,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团体标准 603
《DB34/T 2021-2013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指导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文件,旨在通过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食用菌品质与产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兴起,食用菌已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健康美食,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菇农们心头的一大难题,为了规范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升防治成效,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34/T 2021-2013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菇农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4/T 2021-201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程,助力产业健康发展,DB34/T 2021-201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程,助力产业健康发展,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DB34/T 2021-2013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省级地方标准,它适用于我国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该规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明确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目标、方法、措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

  1. 菌丝病害:如根腐病、软腐病等,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确保菇房通风、干燥;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菇,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2. 子实体病害:如白腐病、褐腐病等,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严格控制湿度;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菇,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

  1. 菇蚊:以幼虫和蛹危害菇蕾、菌盖等部位,防治方法:加强菇房通风、干燥,减少菇蚊繁殖;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如设置蚊帐、灯光诱杀等。

  2. 菇蝇:以幼虫和蛹危害菇蕾、菌盖等部位,防治方法:加强菇房通风、干燥,减少菇蝇繁殖;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如设置蚊帐、灯光诱杀等。

防治技术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食用菌品种。

  2.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布局菇房,保持菇房通风、干燥;适时调控温度、湿度,避免病虫害发生。

  3. 清洁菇房:在播种前,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以消灭病虫害。

  4. 喷洒药剂: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喷洒药剂时,注意药剂浓度、喷洒时间和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病虫害发生。

  6. 物理防治:设置蚊帐、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减少病虫害。

效果评价

  1. 防治效果:通过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2. 菇质:通过检测菇质,评估病虫害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

  3. 环境保护:评估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DB34/T 2021-2013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指导,菇农们应认真执行该规程,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共同努力,推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