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规程,DB64/T 1576-2018,助力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手册
《DB64/T 1576-2018 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规程》是保障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南,通过科学调控虫害,确保枸杞产量和质量,推动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枸杞产业的蓬勃兴起,枸杞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枸杞在生长过程中极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扰,这严重影响了枸杞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有效控制枸杞虫害,提升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制定了《DB64/T 1576-2018 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枸杞种植者提供科学、实用的虫害防治指导。
规程背景
《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调控手段,降低枸杞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枸杞的品质和产量,该规程的实施对于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虫害监测
- 建立枸杞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枸杞园进行虫害调查,掌握虫害发生的动态。
- 根据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为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调控措施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枸杞虫害的发生。
-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诱捕、遮网等物理方法,减少虫害的发生。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调整枸杞种植密度,改善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
- 合理选用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减少农药抗性。
-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确保枸杞品质。
- 在虫害发生高峰期,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效果评价
- 根据虫害发生情况,评估生态调控措施的效果。
- 对防治效果不佳的枸杞园,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规程实施与推广
-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枸杞种植者对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的认识。
- 推广应用生态调控技术,降低枸杞虫害发生率。
- 建立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示范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枸杞种植者采用生态调控技术。
《DB64/T 1576-2018 枸杞虫害生态调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为枸杞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枸杞虫害发生率,提升枸杞品质和产量,推动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枸杞种植者应充分认识规程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生态调控措施,为枸杞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