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通豆5号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DB32/T 1518-2009 鲜食大豆通豆5号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针对鲜食大豆通豆5号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详细解析,旨在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规程涵盖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助力我国鲜食大豆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鲜食大豆凭借其丰富的营养、绝佳的口感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豆5号”作为鲜食大豆的优质品种,以其高产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显著优势,在市场上备受推崇,本文将依据DB32/T 1518-2009《鲜食大豆“通豆5号”生产技术规程》,对“通豆5号”的生产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鲜食大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品种特性
“通豆5号”鲜食大豆品种具有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适中,春播一般需85-95天,夏播则需70-85天,植株高度在70-90厘米之间,主茎节数为14-16节,有效分枝3-5个,该品种叶片呈绿色,花朵为白色,豆荚呈长圆形,百粒重约200克,蛋白质含量超过35%,脂肪含量超过20%,它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适宜在北方春播和南方夏播地区种植。
生产技术规程
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种植“通豆5号”,播种前进行深翻,深度20-25厘米,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发育,结合深翻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播种与密度
播种时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春播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夏播则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播种时,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密度一般每亩1.5万-2.0万株。
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浇透水,确保出苗整齐,生育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防止干旱和涝害。
(2)施肥管理:大豆生长期间,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开花结荚期是需肥高峰期,要适时追肥。
(3)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大豆锈病、大豆花叶病、蚜虫等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收与加工
“通豆5号”鲜食大豆在豆荚鼓粒饱满、豆粒颜色转为绿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进行清洗、去杂、去豆荚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DB32/T 1518-2009《鲜食大豆“通豆5号”生产技术规程》为“通豆5号”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规程要求,合理选择种植地块、播种时期、播种密度、田间管理等环节,可以充分发挥“通豆5号”的优良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我国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