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59-2010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概述

团体标准 601
《DB32/T 1659-2010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杏鲍菇菌种生产的规程,旨在规范菌种生产过程,该规程详细解读了菌种制备、培养、保存等关键步骤,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指导,以确保杏鲍菇菌种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杏鲍菇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菌种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为了规范杏鲍菇菌种的生产技术,我国制定了《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659-2010),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杏鲍菇菌种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DB32/T 1659-2010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概述,DB32/T 1659-2010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概述,2,技术规程,第1张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659-2010)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杏鲍菇菌种生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杏鲍菇菌种生产的原料准备、菌种分离、纯化、扩大培养、保存及检验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杏鲍菇菌种的质量,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准备

  1. 菌种培养基: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葡萄糖作为碳源,琼脂作为凝固剂。
  2. 营养培养基:以豆饼粉、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为主要原料,配制成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培养基。

菌种分离

  1. 单孢分离法:从优质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出纯菌种。
  2. 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菌种分离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纯化

  1.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分离出的菌种进行纯化。
  2. 菌落特征观察:选择形态一致、生长良好的菌落作为纯菌种。

扩大培养

  1. 接种:将纯菌种接种到营养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2. 环境控制:控制培养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菌种生长良好。

保存

  1. 斜面保存法:将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2. 低温保存:将斜面菌种放入4℃冰箱中保存,定期转接,延长菌种使用寿命。

检验

  1. 形态、生理、致病性等指标检验:对菌种进行综合检验。
  2. 质量达标:确保菌种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

提高菌种质量

严格执行《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杏鲍菇菌种的质量,从而提升食用菌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保障生产安全

规程中明确规定了菌种分离、纯化、扩大培养等环节的无菌操作要求,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杏鲍菇菌种生产,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为杏鲍菇菌种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确保菌种质量,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