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559-2009,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推动绿色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32/T 559-2009 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推动绿色梨生产,确保梨果品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有机、健康的生产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我国传统果树品种之一,梨以其优良的品质和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梨的有机生产,提升梨产品的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32/T 559-2009 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我国梨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32/T 559-2009 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2/T 559-2009 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梨有机生产的技术规范,自2009年发布以来,对梨有机生产的术语定义、生产基地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与处理、包装标识、追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梨有机生产基地的选择
地理位置:梨有机生产基地应选在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的区域。
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需大于2%,pH值宜控制在5.5-7.5之间,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佳。
空气质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需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水源质量:灌溉水源需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确保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梨有机栽培管理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梨品种。
栽植密度: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
水分管理:根据梨树生长需求,合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修剪:合理修剪,保持树形整齐,提高光照、通风条件。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生物菌肥、微量元素肥料,确保梨树生长所需养分。
梨有机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梨树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
梨有机产品收获与处理
收获时间:根据梨品种、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收获时间。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采摘,避免机械损伤。
产品处理:对收获的梨进行分级、清洗、包装等处理,确保产品品质。
梨有机包装、标识、追溯
包装:采用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安全。
标识:在产品包装上标注有机产品标识,便于消费者识别。
追溯:建立梨有机生产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
《DB32/T 559-2009 梨有机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梨有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遵循该规程,提高梨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健康产品的需求,推动我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梨有机生产的监管,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