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106-2007标准深度解析,杨梅产业发展的权威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32/T 1106-2007标准解读》为杨梅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该标准详细阐述了杨梅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规范,助力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升杨梅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杨梅,作为我国独有的果树品种,不仅富含经济价值,更具有深厚的药用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杨梅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为了确保杨梅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规范化,我国颁布了DB32/T 1106-2007《杨梅》地方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我国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32/T 1106-2007标准深度解析,杨梅产业发展的权威指南,DB32/T 1106-2007标准深度解析,杨梅产业发展的权威指南,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32/T 1106-2007标准概览

DB32/T 1106-2007《杨梅》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杨梅的地方性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正式发布,该标准对杨梅的品种、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及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杨梅产品的品质,维护消费者权益。

标准核心内容解析

品种

DB32/T 1106-2007标准对杨梅品种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 果实体积大,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中;
  2. 果实硬度适中,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成熟期集中,便于统一采摘;
  4. 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能好。

种植

标准对杨梅种植提出了以下规范:

  1.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2. 选用优质品种,实施合理密植;
  3. 加强栽培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适当进行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采收

标准对杨梅的采收提出了以下要求:

  1. 采收时间应依据品种和市场需求灵活确定,一般在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
  2. 采用人工采摘,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果实受损;
  3. 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确保果实新鲜。

加工

标准对杨梅加工提出了以下规定:

  1.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加工;
  2. 加工工艺需确保产品质量;
  3. 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微生物污染;
  4. 加工完成的产品应进行严密包装,防止污染。

包装、运输、储存

标准对杨梅的包装、运输、储存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运输过程中保持果实新鲜,避免损伤;
  3. 储存温度控制在0-5℃,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标准实施的意义

DB32/T 1106-2007标准的实施对我国杨梅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提升杨梅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2. 规范杨梅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 增强我国杨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为杨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DB32/T 1106-2007《杨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杨梅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相关部门和从业者应积极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杨梅产业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