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404-2009 猪场粪污发酵处理技术规程,实现生态环保与养殖效益双提升

团体标准 601
《DB32/T 1404-2009 猪场粪污设施发酵处理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处理猪场粪污,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养殖效益的双赢,规程详细介绍了发酵处理技术,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猪场粪污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愈发显著,为切实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出台了《猪场粪污设施发酵处理技术规程》(DB32/T 1404-2009),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应用成效。

DB32/T 1404-2009 猪场粪污发酵处理技术规程,实现生态环保与养殖效益双提升,DB32/T 1404-2009 猪场粪污发酵处理技术规程,实现生态环保与养殖效益双提升,2,技术规程,第1张

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持续扩大,猪场粪污排放量也随之攀升,据统计,我国每年猪场粪污排放量高达4亿吨,其中含有大量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粪污处理成本高昂,对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猪场粪污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DB32/T 1404-2009《猪场粪污设施发酵处理技术规程》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猪场粪污的发酵处理,涵盖发酵池、发酵塔、发酵槽等发酵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发酵处理技术

  1. 发酵池:采用好氧发酵技术,将猪场粪污与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锯末等)混合,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高温,杀死病原微生物,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2. 发酵塔:采用好氧发酵技术,将猪场粪污与有机物混合,在塔内进行发酵,产生高温,杀死病原微生物,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3. 发酵槽:采用好氧发酵技术,将猪场粪污与有机物混合,在槽内进行发酵,产生高温,杀死病原微生物,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设施建设

  1. 发酵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底部设排水管道,池壁设进料口和出料口。
  2. 发酵塔: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内设搅拌装置,底部设排水管道。
  3. 发酵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槽体底部设排水管道,槽壁设进料口和出料口。

运行和维护

  1. 发酵池:定期检查池体结构,确保无裂缝、渗漏等现象;定期清理池底沉积物,保持发酵池的正常运行。
  2. 发酵塔:定期检查塔体结构,确保无裂缝、渗漏等现象;定期清理塔底沉积物,保持发酵塔的正常运行。
  3. 发酵槽:定期检查槽体结构,确保无裂缝、渗漏等现象;定期清理槽底沉积物,保持发酵槽的正常运行。

实施效果

生态环境改善

通过发酵处理,猪场粪污中的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降低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资源化利用

发酵后的粪污可作为有机肥或饲料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养殖效益提高

发酵处理技术降低了猪场粪污处理成本,提高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猪场粪污设施发酵处理技术规程》(DB32/T 1404-2009)为我国猪场粪污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解决猪场粪污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与养殖效益的双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对该规程的宣传、推广力度,为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