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475-2023 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开启绿色农业发展新纪元
《DB34/T 4475-2023 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发布,为再生稻种植提供标准化指导,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开启农业产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生稻,作为一种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益、资源节约型种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再生稻的种植,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最新发布了DB34/T 4475-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实施意义及其推广应用。
定义与适用范围
DB34/T 4475-2023规程对再生稻进行了明确界定,即指在水稻收割后,借助水稻茎秆的再生能力,再次生长出新的稻穗,进而收获次稻谷的种植方式,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再生稻的栽培、管理、收获及加工等全过程。
栽培技术
-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再生稻品种。
- 播种与移栽:适时播种,确保再生稻在适宜的生长季节内完成生育周期,移栽时,注意合理密植,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
- 田间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水分管理要遵循“浅水促蘖、湿润促分蘖、干湿交替促穗分化、湿润成熟”的原则。
-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再生稻生产安全。
- 收割与加工:适时收割,确保再生稻品质,加工过程中,注意保持稻谷新鲜,减少损失。
实施意义
- 提高粮食产量:再生稻栽培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 节约水资源:再生稻栽培可以减少灌溉次数,降低水资源消耗。
-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规程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再生稻栽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再生稻栽培技术的认识。
- 建立示范基地:在适宜地区建立再生稻栽培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技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再生稻。
-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农民的合作,共同推动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B34/T 4475-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再生稻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再生稻栽培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应用规程,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