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详细解读了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生产技术,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通过优化轮作模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规程涵盖了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多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的周年轮作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种植体系,在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优化土壤健康以及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近期发布的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生产技术规程》为这一新型种植模式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与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该规程由省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于2023年正式对外发布,规程详细规定了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生产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以及产品质量标准,旨在提升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要求

  1. 种植区域选择: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模式适用于我国北方、南方及青藏高原等地区,对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
  2. 种植密度:紫花苜蓿每亩种植1.5万株,青贮玉米每亩种植4500株。
  3. 施肥:紫花苜蓿生长期间,每亩施用纯氮肥1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5公斤;青贮玉米生长期间,每亩施用纯氮肥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5公斤。
  4.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操作规程

  1. 紫花苜蓿种植:选择适宜品种,进行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2. 青贮玉米种植:选择适宜品种,进行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3. 收获:紫花苜蓿在盛花期刈割,青贮玉米在授粉后30-40天收获。
  4. 青贮:对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进行青贮处理,确保青贮品质。

产品质量标准

  1. 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18%,粗纤维含量≤35%。
  2. 青贮玉米:水分含量≤70%,干物质含量≥25%,蛋白质含量≥10%。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土地利用率: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模式能够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 改善土壤肥力: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的生长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3. 增加农民收入:该模式生产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模式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2/T 4518-2023《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充分发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优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