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羊肉品质提升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团体标准 601
《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旨在提升羊肉品质,通过规范化育肥技术,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羊肉安全与优质。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兴起,羊肉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食之一,其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提升羊肉的品质,确保羊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式出台了《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详尽阐述,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科学、规范的育肥技术指导。

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羊肉品质提升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羊肉品质提升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羔羊育肥的行业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颁布,该规程旨在对羔羊育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提升羊肉品质,推动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育肥羊的选择

根据规程要求,育肥羊应选择生长迅速、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确保羊只体型匀称,无明显的生理缺陷。

饲养管理

  1. 饲料选择:育肥羊的饲料应以优质粗饲料为主,如玉米、豆粕等,同时搭配适量的精饲料,如麦麸、米糠等,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确保羊只营养均衡。

  2. 饲养密度:育肥羊的饲养密度应根据羊舍条件、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2-3只,以保障羊只生长空间。

  3. 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发生,加强羊只的日常观察,及时处理病弱羊只,确保羊群健康。

育肥方式

  1. 自由采食:育肥羊应实行自由采食,保证羊只随时都能吃到饲料,满足其生长需求。

  2. 分阶段育肥:根据羊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将育肥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育肥效果。

育肥时间

羔羊育肥时间一般为4-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羊只品种、生长速度等因素确定。

育肥效果评价

育肥效果评价主要包括羊肉品质、生长速度、饲料率等方面,其中羊肉品质是评价育肥效果的重要指标。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高羊肉品质:通过规范育肥技术,提高羊肉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

  2.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育肥技术,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DB64/T 846-2013 羔羊育肥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羊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提高羊肉品质,为我国羊肉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