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B64/T 938-2013 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及其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64/T 938-2013 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对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规程内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文章还探讨了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改进建议,旨在提升苜蓿收获加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苜蓿作为一类高品质的牧草,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攀升,为了规范苜蓿的收获与加工技术,提升苜蓿的品质与利用率,我国正式颁布了DB64/T 938-2013《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剖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解读DB64/T 938-2013 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及其应用,解读DB64/T 938-2013 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及其应用,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64/T 938-2013《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DB64/T 938-2013《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苜蓿收获加工的行业标准,自201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苜蓿的收获、晾晒、切割、压块、包装等关键加工环节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苜蓿的品质,确保营养成分不流失,满足畜牧业对优质苜蓿的迫切需求。

规程的主要内容

  1. 收获时机:苜蓿的最佳收获时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此时苜蓿的营养价值达到峰值,规程强调,苜蓿的收获应在晴朗天气进行,避免在雨后或露水未干时进行。

  2. 收割方式:苜蓿的收割方式包括机械收割和手工收割,机械收割适用于大面积种植,而手工收割适用于小面积或地形复杂的苜蓿地,规程要求在收割过程中保持苜蓿的完整性,避免损伤。

  3. 晾晒:苜蓿收获后,应立即晾晒,规程规定,晾晒场地应选择通风、干燥、平坦的区域,晾晒过程中应避免直射日光,以防苜蓿变质,当水分含量降至15%以下时,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 切割:苜蓿晾晒至适宜水分后,应进行切割,切割长度根据用途不同而有所调整,如饲料用苜蓿可切割至2-3厘米,草粉用苜蓿可切割至0.5-1厘米,切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苜蓿的整齐度。

  5. 压块:苜蓿切割后,可进行压块处理,以提高储存稳定性,便于运输和储存,规程要求压块机应保持清洁,防止杂质污染。

  6. 包装:苜蓿压块后,应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规程规定,包装袋应密封,防止水分和杂质侵入。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提升苜蓿品质:DB64/T 938-2013《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提升苜蓿的品质,满足畜牧业对优质苜蓿的需求。

  2. 保障苜蓿营养成分:规程对苜蓿收获、晾晒、切割、压块、包装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有助于保障苜蓿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提高苜蓿的利用率。

  3. 规范行业生产: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苜蓿收获加工行业生产,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4. 促进产业发展:苜蓿收获加工技术的规范,有助于推动苜蓿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资源。

DB64/T 938-2013《苜蓿收获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苜蓿品质、保障营养成分、规范行业生产、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相关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共同推动苜蓿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