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370-2014,红鳍鲀养殖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21/T 2370-2014 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为红鳍鲀养殖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指导,规范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红鳍鲀作为一类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红鳍鲀的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我国正式出台了DB21/T 2370-2014《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其在促进红鳍鲀养殖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DB21/T 2370-2014,红鳍鲀养殖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DB21/T 2370-2014,红鳍鲀养殖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2,技术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DB21/T 2370-2014《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红鳍鲀工厂化养殖的行业标准,该规程由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联合众多科研院所和养殖企业共同编制而成,规程内容全面涵盖了红鳍鲀的种苗繁育、养殖设施、饲料管理、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多个方面,旨在为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技术体系。

要点解析

种苗繁育

规程强调,红鳍鲀种苗繁育应选用优质亲本,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确保种苗质量,规程对亲本选择、繁殖技术、孵化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障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养殖设施

规程对红鳍鲀工厂化养殖的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养殖池的设计、建造等,养殖池应具备良好的水质、温度、溶解氧等条件,以满足红鳍鲀的生长需求。

饲料管理

饲料是红鳍鲀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规程要求,饲料应选用优质、营养均衡的原料,按照科学配方进行加工,规程对饲料的储存、投喂、余料处理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饲料的有效利用和养殖环境的清洁。

病害防治

病害是制约红鳍鲀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规程强调,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病害监测和预防,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规程对病害诊断、治疗、隔离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降低病害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水质调控

水质是红鳍鲀养殖成功的关键,规程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监测,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养殖参数,规程对水质净化、循环利用、排放处理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养殖水质的稳定。

规程实施意义

DB21/T 2370-2014《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推动红鳍鲀养殖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养殖效率: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红鳍鲀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保障产品质量:规程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助于确保红鳍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推动产业升级:规程的实施将推动红鳍鲀养殖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4.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程强调环保意识,有助于实现红鳍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2370-2014《红鳍鲀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是我国红鳍鲀养殖产业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规程的实施,有望推动红鳍鲀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