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黄精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671-2023 解读与实施指南
《DB43/T 2671-2023 新化黄精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实施要点:本规程详细介绍了新化黄精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施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黄精产量和品质。
在新化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被誉为“黄金之精”的珍贵植物——新化黄精,它亦被称为黄精、玉竹等,不仅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更在经济效益上独树一帜,为了规范新化黄精的种植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的持续繁荣,湖南省特地制定了《新化黄精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671-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提炼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规程解读
范围
本规程详细规定了新化黄精从品种选择、繁育、栽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各个阶段的栽培技术。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标准文件:
- GB/T 29337-201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 NY/T 525-2012《药材种植规范》
术语和定义
- 新化黄精:特指在湖南省新化县自然环境下生长,具备特定形态和药用特性的黄精品种。
-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品种选择
-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黄精品种。
-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挑选最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繁育
- 采用无性繁殖,如分株、扦插等方式。
-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进行繁殖。
栽植
-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
- 栽植前需深翻土壤,并施足底肥。
- 栽植密度建议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田间管理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 施肥:根据黄精的生长状况,适时进行追肥。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
- 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
-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采收
- 采收时期:一般在黄精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
- 采收方法:人工挖掘,注意保护根部。
加工
- 将采收的黄精洗净、晾干、切片。
- 根据需求,进行炮制、干燥等加工处理。
实施要点
-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农民对规程的认知与操作能力。
- 建立健全黄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 强化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黄精的产量与品质。
- 建立完善黄精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 加强市场调研,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化黄精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新化黄精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执行该规程,助力新化黄精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