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649-2023 规范化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解读与应用研究
《DB65/T 4649-202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探索,旨在规范养殖场粪污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本文从规范内容、技术要点、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为养殖场粪污处理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各类规模化养殖场如同春雨后的竹笋般迅速崛起,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粪便污水的处理尤为突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65/T 4649-202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并探讨其在养殖场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规范》的制定旨在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合理利用粪便污水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广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场粪便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
技术要求
- 厌氧发酵池设计:池体结构需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容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粪便污水产生量合理设计;底部需设置排泥管,顶部需设置排气口。
- 发酵原料:包括畜禽粪便、垫料、水分等,其中畜禽粪便和垫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 发酵工艺:可采用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或间歇发酵等方式,具体工艺应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
- 发酵温度:宜控制在35℃-55℃之间,最佳发酵温度为50℃-55℃。
- 发酵时间:根据发酵原料和发酵工艺合理设计,一般需发酵7-30天。
运行管理
- 发酵原料的预处理:在发酵前,应对发酵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大块固体、调整水分等。
- 发酵池的维护:定期检查发酵池的运行状况,及时清理池底污泥,保持发酵池的清洁。
- 发酵气体的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作为燃料。
安全环保
- 恶臭气体处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应进行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沼渣、沼液等处理后的废弃物应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规范》的应用与展望
应用现状
自《规范》发布以来,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养殖场通过采用该技术,实现了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以下方面有望成为技术发展的重点:
- 发酵工艺优化:提高发酵效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 发酵气体利用:提高沼气利用率,拓展沼气应用领域。
-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沼渣、沼液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DB65/T 4649-2023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厌氧发酵处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