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572-2023,黑土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技术规程,推动生态修复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4
《DB23/T 3572-2023 丛枝菌根真菌黑土田间接种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土壤资源,近年来,黑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其生产力逐渐下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国出台了DB23/T 3572-2023《丛枝菌根真菌黑土田间接种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升黑土地的生产力,优化其生态环境,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为黑土地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DB23/T 3572-2023,黑土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技术规程,推动生态修复新篇章,DB23/T 3572-2023,黑土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技术规程,推动生态修复新篇章,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23/T 3572-2023《丛枝菌根真菌黑土田间接种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黑土地上的接种方法、接种量、接种时期以及接种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规程适用于我国黑土地的农作物种植,旨在通过科学接种,提升黑土地的生产潜力,改善其生态环境。

接种方法

  1. 菌种选择:根据黑土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农作物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
  2. 菌剂制备:对选定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制备成菌剂,制备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菌剂的纯度和活力。
  3. 接种方式:根据农作物种植方式,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播种前接种:在播种前,将菌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并进行翻耕,使菌剂与土壤充分混合。
    • 播种后接种:在播种后,将菌剂撒施于土壤表面,用锄头轻轻翻动,使菌剂与土壤混合。
    • 滴灌接种:在滴灌系统中,将菌剂溶解于水中,通过滴灌设备将菌液均匀施入土壤。

接种量

根据菌种特性和农作物需求,确定适宜的接种量,一般而言,接种量为每亩100-200克。

接种时期

  1. 春季接种:在春季播种前或播种后进行接种,有利于菌剂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接种效果。
  2. 秋季接种: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接种,有利于菌剂在土壤中越冬,提高接种效果。
  3. 长期接种: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进行长期接种,确保菌剂在土壤中持续发挥作用。

接种效果评价

  1. 土壤酶活性: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评价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 植物生长指标:通过测定植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数、生物量等,评价菌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农作物产量:通过测定农作物产量,评价菌剂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DB23/T 3572-2023《丛枝菌根真菌黑土田间接种技术规程》为我国黑土地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遵循该规程,可显著提高黑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其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农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菌种、接种方法、接种时期和接种量,以达到最佳接种效果。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