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578-2023标准引领,苜蓿间种饲草大麦技术规范助力高效农业新飞跃
《DB23/T 3578-2023》标准解读,针对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生产技术规范,旨在推动高效农业发展,该规范引领农业生产新篇章,提高农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行,高效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趋势,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苜蓿间种饲草大麦,因其高产量、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显著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的生产技术,提升农业效益,我国正式发布了《DB23/T 3578-2023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生产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苜蓿间种饲草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标准背景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是一种将苜蓿与饲草大麦进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饲草大麦则以其高产量、优良品质和强大的适应性而著称,二者间作,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更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适用范围
《DB23/T 3578-2023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生产技术规范》适用于我国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的生产、加工、储存及销售全过程。
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明确了苜蓿、饲草大麦、间作、产量、品质等关键术语和定义,为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提供了统一的评价标准。
生产技术要求
- 选地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适宜的农田进行种植,整地前需进行深耕、翻晒,确保土壤疏松。
-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优质苜蓿和饲草大麦品种。
- 播种技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播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苜蓿播种在春末夏初,饲草大麦播种在夏末秋初。
-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灌溉需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进行。
- 收割与加工: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收割后及时晾晒、打捆、储存,确保产品质量。
品质要求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的品质要求涵盖外观、营养成分、水分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规范中规定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标准实施与推广
《DB23/T 3578-2023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与推广,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苜蓿间种饲草大麦产业的整体水平,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DB23/T 3578-2023 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生产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苜蓿间种饲草大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该标准,有望进一步提升苜蓿间种饲草大麦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高效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