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DB23/T 3583-2023深度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4
《DB23/T 3583-2023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介绍秸秆颗粒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详细解读了该规程的标准内容和实施方法,旨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土壤肥力提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作为一项创新型的秸秆处理方法,不仅有效缓解了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助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围绕《DB23/T 3583-2023 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DB23/T 3583-2023深度解读与应用,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DB23/T 3583-2023深度解读与应用,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23/T 3583-2023 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规程》概述

《DB23/T 3583-2023》是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规程,旨在规范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实施,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规程内容主要包括:

  1. 适用范围:适用于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秸秆产量较高的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种植区。
  2. 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操作规范等。
  3. 技术指标:明确了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各项技术指标,如秸秆处理率、还田量、土壤肥力提升等。
  4. 质量控制:对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细致规定,确保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可控。

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优势

  1. 提升土壤肥力:秸秆颗粒化还田后,其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能够得到有效释放,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2. 改善土壤结构:秸秆颗粒化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减少环境污染: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能够有效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降低环境污染。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应用

  1. 选用优质秸秆:选择优质秸秆作为原料,确保秸秆颗粒化处理的质量。
  2. 颗粒化处理:采用秸秆颗粒化设备对秸秆进行粉碎、混合、造粒等处理,形成颗粒状秸秆。
  3. 倍量还田: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将处理后的秸秆颗粒以适当比例还田。
  4. 肥料配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配比化肥、有机肥等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5.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应用效果。

《DB23/T 3583-2023》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优化处理工艺,提高秸秆颗粒化倍量还田培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