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181-2023标准深度解析,葵花中度盐碱地覆膜滴灌种植技术创新应用
《DB15/T 3181-2023》标准解读聚焦中度盐碱地食用葵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技术规程,创新应用滴灌技术,提高盐碱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特别是中度盐碱地,由于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索适合的种植技术对于提升中度盐碱地的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发布的DB15/T 3181-2023《中度盐碱地食用葵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技术规程》为中度盐碱地食用葵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创新之处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DB15/T 3181-2023规程详细规定了中度盐碱地食用葵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内容,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广大中度盐碱地的食用葵种植,旨在通过高垄覆膜滴灌和抑盐技术,有效提升食用葵的产量与品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优化土壤环境。
规程创新点
高垄覆膜技术
高垄覆膜技术能够有效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规程中建议,在中度盐碱地种植食用葵时,采用高垄覆膜技术,要求垄高30-40厘米,垄距60-80厘米,覆膜宽度与垄宽保持一致。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一种精准灌溉方式,能够根据作物需水情况精确供水,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规程明确指出,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确保食用葵生长期间土壤水分充足。
抑盐技术
抑盐技术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的关键手段,规程提出,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采用深翻、晒土等措施,加速土壤盐分淋溶。
种植模式
规程中推荐采用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 春季播种前,进行土壤深翻、晒土,施足底肥;
- 播种时,采用高垄覆膜技术,播种深度2-3厘米;
- 出苗后,及时进行滴灌,保持土壤水分;
- 生长期间,根据食用葵需水情况,适时进行灌溉;
- 收获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病虫害发生。
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
实施DB15/T 3181-2023规程,中度盐碱地食用葵产量可提高20%以上,实践证明,采用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技术,食用葵产量可达2000-2500千克/公顷。
改善土壤环境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研究表明,采用该规程种植食用葵,土壤盐分含量可降低30%以上。
保障食品安全
规程中提出的种植技术,有助于提升食用葵的品质,降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DB15/T 3181-2023《中度盐碱地食用葵高垄覆膜滴灌抑盐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中度盐碱地食用葵的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