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佛手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661-2007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62/T 1661-2007 标准引领,陇南佛手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阐述了陇南佛手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以DB62/T 1661-2007标准为指导,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的生产技术方法,旨在提升佛手瓜品质和产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绿色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陇南佛手瓜,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成为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对于确保其品质和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基于DB62/T 1661-2007标准,对陇南佛手瓜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进步提供借鉴。

陇南佛手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661-2007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陇南佛手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B62/T 1661-2007标准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DB62/T 1661-2007标准概述

DB62/T 1661-2007是《陇南佛手瓜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标准旨在规范陇南佛手瓜的生产流程,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它全面涵盖了佛手瓜从选种、播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加工的各个阶段,对生产者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陇南佛手瓜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选种与播种

  1. 选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佛手瓜品种,如‘陇南1号’、‘陇南2号’等。
  2. 播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一般采用穴播,行距60-70厘米,穴距40-50厘米,每穴播种2-3粒。

栽培管理

  1. 整地施肥: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深翻土地,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0.5:0.5。
  2. 定植:佛手瓜生长迅速,需及时定植,一般于春季进行,定植密度为每亩1000-1500株。
  3. 搭架引蔓:佛手瓜为攀缘植物,需搭架引蔓,可选用人字架、三角架等形式,使植株均匀分布。
  4. 水分管理:佛手瓜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5. 施肥: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一般采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量每亩每次20-30公斤。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佛手瓜成熟后,适时采收,一般以果皮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果肉变软时为最佳采收期。
  2. 加工:佛手瓜可鲜食、加工成罐头、果脯等,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卫生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陇南佛手瓜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

  1. 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按照DB62/T 1661-2007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佛手瓜的品质。
  2.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3. 促进产业发展:推动陇南佛手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佛手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DB62/T 1661-2007标准为陇南佛手瓜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繁荣,生产者应认真执行该标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