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梅产业规范化生产新标准,DB36/T 1519-2021引领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4
《DB36/T 1519-2021 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岗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规范生产、提升品质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产业升级。

岗梅,亦称山梅、山梨,是我国独有的天然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与食用价值,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岗梅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规范岗梅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岗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519-2021),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岗梅的种植者、加工企业及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岗梅产业规范化生产新标准,DB36/T 1519-2021引领高质量发展,岗梅产业规范化生产新标准,DB36/T 1519-2021引领高质量发展,产业健康发展,质量检测,高质量发展,第1张

《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519-2021)是我国首个针对岗梅生产的规范化技术文件,它从产地选择、品种培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对岗梅生产进行全流程规范,该规程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梅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岗梅产业的健康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产地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岗梅产地需选择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并避免选择重污染、重疫病发生区,以确保原料的安全性。

品种选育

规程推荐使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岗梅品种,在品种培育过程中,重视遗传多样性,以提高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种植管理

  1. 栽植:规程建议岗梅栽植密度为每亩1500-2000株,最佳栽植时间为春季。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植株生长所需养分。
  3. 灌溉: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采收加工

  1. 采收:规程规定,岗梅成熟期为8月至10月,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避免阳光直射。
  2. 加工:采收后的岗梅应尽快进行加工,以保持其品质,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烘干、冷冻干燥等。

质量检测

规程要求,岗梅产品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检测内容包括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规程实施的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规范化生产,确保岗梅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2. 保障原料安全:规范产地选择、品种培育和种植管理,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原料安全。
  3. 促进产业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岗梅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 提升经济效益:规范化生产可提高梅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户收入。

《岗梅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519-2021)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岗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期待广大种植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遵守规程,携手推动岗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岗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