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DB62/T 1438-2006,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新篇章
《DB62/T 1438-2006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南,规范了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玉米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关键作物,其产量逐年递增,在此过程中,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生产的关键副产品,其处理方式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规范玉米秸秆的青贮技术,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出台了DB62/T 1438-2006《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展开,深入探讨其在玉米秸秆青贮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DB62/T 1438-2006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概述
DB62/T 1438-2006《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是我国针对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规范对玉米秸秆青贮的定义、分类、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储存与运输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引导我国玉米秸秆青贮技术的健康发展。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定义与分类
玉米秸秆青贮是指在田间或加工厂内,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秸秆的发酵,使其转变为具有酸性和稳定性的饲料,根据发酵方法的不同,玉米秸秆青贮主要分为物理青贮、化学青贮和生物青贮三种类型。
原料要求
玉米秸秆青贮的原料包括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粉和玉米秸秆浆等,原料需保持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水分含量适中,以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
加工工艺
玉米秸秆青贮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发酵、储存与运输等环节。
- 原料预处理:将玉米秸秆切割至适宜长度,去除杂质,调整水分含量。
- 发酵:将预处理后的原料与适量的发酵剂混合,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促使原料发酵。
- 储存与运输:将发酵好的青贮饲料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防止饲料霉变、氧化等现象。
质量标准
玉米秸秆青贮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指标,根据DB62/T 1438-2006规范,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以下,干物质含量应大于30%,粗蛋白含量应大于8%,粗脂肪含量应大于1%,粗纤维含量应小于20%。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的应用及重要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将玉米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等污染行为,降低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畜牧业发展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DB62/T 1438-2006《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在我国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遵循规范要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青贮饲料品质,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