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DB62/T 1781-2009 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62/T 1781-2009 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的规范文件,它详细解读了疫病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疫病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旨在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水平,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广袤的西北高原上,甘肃高山细毛羊以其独特的优良品质,成为了我国畜牧业的瑰宝,这一品种的绵羊不仅生长迅速,产毛量高,肉质鲜美,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养殖户的青睐,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疫病防控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确保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DB62/T 1781-2009),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DB62/T 1781-2009 解读与应用,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DB62/T 1781-2009 解读与应用,2,规范解读,防治规范,第1张

规范解读

规范范围

《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的所有高山细毛羊养殖场、养殖户以及相关防疫机构,该规范的宗旨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防疫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从而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养殖效益。

防疫措施

  1.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养殖户需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并按时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羊群免疫率达到90%以上。
  2. 消毒灭源:定期对养殖环境、饲养工具等进行消毒,以消灭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3. 隔离观察:对疑似患病羊进行立即隔离观察,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饲养管理:合理饲养,保证羊群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疫病监测与报告

养殖场和养殖户需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定期采集羊群血清等样本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疫病,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应急处理

养殖场和养殖户应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疫病,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果断措施,减少疫病损失。

规范应用

  1. 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通过宣传《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的认识,使养殖户自觉遵守规范要求,加强疫病防控。
  2. 优化养殖环境:改善养殖环境,关注羊舍的通风、采光、温度等因素,确保羊群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3. 加强免疫接种:根据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羊群免疫力。
  4. 严格消毒灭源:定期对养殖环境、饲养工具等进行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甘肃高山细毛羊疫病防治规范》(DB62/T 1781-2009)为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呼吁广大养殖户认真学习规范,提高防疫意识,加强疫病防控,共同守护这一宝贵资源的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