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89-2023 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规程,迈向高产优质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3
《DB41/T 2489-2023 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宽幅匀播技术提升冬小麦产量与品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该规程详细介绍了种植方法,助力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最新颁布的DB41/T 2489-2023《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为冬小麦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及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DB41/T 2489-2023 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规程,迈向高产优质现代农业的新篇章,DB41/T 2489-2023 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规程,迈向高产优质现代农业的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1/T 2489-2023《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由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精心编制,并经河南省市场管理局正式批准发布,成为河南省冬小麦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旨在通过推广宽幅匀播技术,优化小麦种植结构,从而显著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宽幅匀播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品种

依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挑选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冬小麦品种,确保品种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

土壤准备

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耙平,确保土壤结构疏松、肥力充足,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底肥,为小麦生长奠定营养基础。

播种时间

冬小麦播种通常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确保小麦在越冬前达到适宜的苗龄,为次年生长做好准备。

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20公斤。

宽幅匀播

采用宽幅匀播技术,播种行距设定在30-40厘米,播种深度保持在2-3厘米,宽幅匀播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

水分管理

播种后,及时浇足底水,确保发芽,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施用

根据小麦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施肥时期一般包括播种前、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

应用效果

提高产量

宽幅匀播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该技术的小麦产量比传统播种方式提高10%以上。

改善品质

宽幅匀播有利于小麦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发生,从而提升小麦品质。

优化种植结构

宽幅匀播技术有助于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DB41/T 2489-2023《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冬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冬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宽幅匀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