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技术导则(DB41/T 2496-2023)发布,推动可持续发展
《DB41/T 2496-2023 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技术导则》发布,旨在指导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推动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供水工程在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受历史遗留因素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已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的用水需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报废工作,提升报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我国于2023年正式颁布了《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本文将深入解读该《导则》,以期为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报废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导则》的编制背景与意义
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在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部分工程老化、损坏严重,已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些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报废,并重新规划与建设。
编制意义
《导则》的编制旨在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报废工作,提高报废效率和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意义包括:
- 规范报废程序,确保报废工作有序进行;
- 提高报废质量,确保报废工程符合相关标准;
- 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降低因报废工程带来的饮水安全隐患;
- 促进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导则》的主要内容
报废范围
《导则》规定,农村供水工程报废范围包括:
- 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饮水需求的工程;
- 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
- 技术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工程;
- 需要报废的工程。
报废程序
《导则》明确了农村供水工程报废程序,包括:
- 提出报废申请;
- 组织专家评审;
- 制定报废方案;
- 实施报废工程;
- 总结报废经验。
报废标准
《导则》规定了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标准,包括:
- 工程老化、损坏程度;
- 工程安全隐患;
- 工程技术落后程度;
-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报废工程处置
《导则》对报废工程处置提出了要求,包括:
- 拆除报废工程;
- 清理报废工程;
- 回收报废工程设备;
- 处理报废工程废料。
《农村供水工程报废技术导则》的发布,为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报废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导则》要求,规范报废程序,提高报废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促进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工程报废后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