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91-2023,柴胡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发布

团体标准 613
《DB41/T 2491-2023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规范柴胡生产,提高柴胡产业质量与效益,推动柴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医药文化底蕴,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日益兴盛,柴胡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了规范柴胡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柴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柴胡生产技术规程》(DB41/T 2491-2023),本文将围绕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DB41/T 2491-2023,柴胡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发布,DB41/T 2491-2023,柴胡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规程发布,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背景

柴胡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迅速发展

伴随着中医药的复兴,柴胡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柴胡年产量已突破10万吨,但市场需求缺口依然较大,为了满足市场对柴胡的需求,提高产量,规范生产显得尤为关键。

柴胡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产业发展

由于柴胡生产技术存在差异,导致市场流通的柴胡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柴胡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构成威胁,制定一套科学的生产技术规程,提高柴胡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刻不容缓。

政策支持,助力柴胡产业规范化发展

在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正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柴胡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柴胡种植基地选择

柴胡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畅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域,并远离工业“三废”污染源,确保柴胡生长环境的优越性。

柴胡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柴胡种子,确保发芽率和纯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柴胡种植技术

(1)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2)田间管理:适时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氮、磷、钾肥。

(3)收获:柴胡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当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即可收获。

柴胡加工与贮藏

(1)加工:将收获的柴胡洗净、晒干或烘干,去除杂质,筛选后进行包装。

(2)贮藏:将加工好的柴胡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防止霉变、虫蛀。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意义

提高柴胡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柴胡质量,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规范柴胡生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规范柴胡生产,提高产量,推动柴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柴胡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柴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柴胡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柴胡生产技术规程》(DB41/T 2491-2023)的发布,为柴胡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推动柴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中药材。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