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852-2023 冀西北旱寒区藜麦栽培技术规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DB13/T 5852-2023 冀西北旱寒区藜麦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推广藜麦种植技术,助力冀西北旱寒区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藜麦,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强、抗逆性佳的农作物,在我国冀西北旱寒地区展现出巨大的种植潜力,为了提升藜麦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冀西北旱寒地区的藜麦栽培技术,推动藜麦产业的稳健发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了《DB13/T 5852-2023 冀西北旱寒区藜麦栽培技术规程》。
藜麦栽培技术规程
选地与整地
(1)选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介于6.5至8.0之间的土地。
(2)整地:进行深度20至25厘米的土壤深翻,随后耙平土地,确保土壤松软、颗粒细腻。
品种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挑选适合冀西北旱寒地区生长的优质藜麦品种,例如冀藜1号、冀藜2号等。
(2)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50℃的温水中,浸泡约30分钟,捞出后晾干备用。
播种与密度
(1)播种时间:冀西北旱寒地区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40至50厘米,株距15至20厘米。
(3)播种密度:每亩播种量约为2至3公斤。
肥水管理
(1)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鸡粪等,每亩施用量约3000至4000公斤;追肥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播种前和苗期施用。
(2)浇水:播种后,浇透底水,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适量浇水。
田间管理
(1)除草:播种后,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藜麦争夺养分。
(2)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进行防治,如针对蚜虫、叶斑病等。
(3)打顶:在藜麦生长期间,适时进行打顶,以提升产量和品质。
收获与加工
(1)收获:当藜麦籽实成熟时,应立即进行收获。
(2)加工:将收获的藜麦籽实进行晾晒、筛选、脱皮等加工流程,制成成品藜麦。
《DB13/T 5852-2023 冀西北旱寒区藜麦栽培技术规程》的出台,为冀西北旱寒地区的藜麦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保障,遵循此规程进行藜麦栽培,有望显著提升藜麦的产量与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藜麦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