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发布,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突破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221-2023》规程提出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旨在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盐碱地稻田的可持续利用,助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刻融入农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在黄河流域的灌溉区,重度盐碱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DB15/T 3221-2023《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规程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重度盐碱地稻田排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更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发布,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突破,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发布,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新突破,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规程背景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区域普遍存在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高,pH值偏碱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推出了DB15/T 3221-2023《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

技术路线

DB15/T 3221-2023规程明确了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的实施路线,包括前期调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四个阶段,通过实施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稻田产量。

光伏暗管排水系统设计

规程对光伏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暗管材料、规格、间距、埋深等,并对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施工建设

规程对施工建设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施工队伍资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运行

规程对运行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故障排除等,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规程意义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实施DB15/T 3221-2023规程,可以有效改善重度盐碱地土壤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DB15/T 3221-2023《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为我国重度盐碱地稻田排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规程要求,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