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139-2023标准深度解析,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详述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1139-2023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为北沙参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提高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起,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北沙参作为一类重要的中药材,其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1139-2023 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为北沙参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导,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北沙参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1139-2023标准深度解析,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详述与应用,DB15/T 1139-2023标准深度解析,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详述与应用,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1139-2023 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对北沙参的栽培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北沙参的规范化种植,该规程的出台,旨在提升北沙参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

栽培环境

  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北沙参适宜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区栽培,要求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20℃,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
  2. 土壤要求:北沙参需要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pH值以5.5-6.5为宜。

品种选择

  1. 品种特性: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2. 品种来源:可选用地方品种或经过筛选的优良品种。

播种

  1.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季进行播种,以利于发芽和生长。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3.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15-20公斤。

田间管理

  1. 浇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肥。
  3. 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及时除草,防止病虫害发生。
  4. 支撑:对于生长较弱的植株,应适时进行支撑,防止倒伏。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主要病害有疫病、病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喷洒杀菌剂等。
  2. 虫害: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虫害,喷洒杀虫剂等。

采收及加工

  1. 采收时间:一般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收,一般采收期为10月。
  2. 加工方法:采收后,将北沙参洗净、晒干或烘干,去除杂质,进行包装。

《DB15/T 1139-2023 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为北沙参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栽培,以提高北沙参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栽培技术,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