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138-2023标准解读,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详析

团体标准 601
《DB15/T 1138-2023》详细介绍了小秦艽的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涵盖了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小秦艽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小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隶属于秦艽属,是一种具有卓越药用价值的植物,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等多种功效,被誉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小秦艽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提升小秦艽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1138-2023《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小秦艽的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1138-2023标准解读,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详析,DB15/T 1138-2023标准解读,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详析,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的核心内容

选地与整地

(1)选地:小秦艽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pH值在5.5~7.0之间,应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进行种植。 (2)整地:需进行深翻土地,深度不少于30cm,确保土壤平整、细碎,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处理

(1)采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小秦艽植株,并采集成熟种子。 (2)处理:将采集到的种子用1%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播种与移栽

(1)播种:春季为播种的最佳时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整好的土地上,覆土厚度控制在1~2cm。 (2)移栽:播种后40~50天,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移栽,行距为20~25cm,株距为10~15cm。

田间管理

(1)施肥:移栽后,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以促进植株生长。 (2)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 (3)除草: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4)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采收与加工

(1)采收:小秦艽一般在种植后第2~3年采收,采收时间多在秋季。 (2)加工:采收后,将小秦艽洗净、晾干,晒至表面干燥,剪去根部,晾干后即可。

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要点

  1.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种植,确保小秦艽的产量与品质。
  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除草,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3.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4. 采收与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小秦艽的品质。

DB15/T 1138-2023《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小秦艽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助于提高小秦艽的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