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大葱育苗关键技术解析,DB15/T 3207.1-2023规程解读
《DB15/T 3207.1-2023 解读》详细解析了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即育苗关键技术,该规程针对大葱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提高大葱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大葱,作为我国传统蔬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秋播大葱的生产技术,提升大葱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3207.1-2023《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育苗,本文将对该规程中的育苗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广大大葱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选地与整地
根据DB15/T 3207.1-2023规程,秋播大葱育苗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顺畅、光照充足的田块,整地时,需深翻土壤,确保土壤细碎、平整。
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大葱种子,播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为: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基质选择
根据规程,秋播大葱育苗可选用草炭、珍珠岩、蛭石等作为基质,基质的pH值应调节至6.0-6.5,电导率控制在1.0-2.0 ms/cm,以确保幼苗生长所需的环境。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
根据DB15/T 3207.1-2023规程,秋播大葱的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发芽和幼苗生长。
播种方法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基质表面,用细土覆盖,厚度约为1厘米,播种后,要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密度
根据规程,秋播大葱的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粒,播种后,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保持适宜的株距。
育苗管理
温度管理
播种后,保持苗床温度在20-25℃,有利于发芽和幼苗生长,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逐渐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15-20℃,夜间保持在10-15℃。
水分管理
在育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一般每2-3天浇水一次,浇水时要均匀,避免积水。
光照管理
秋播大葱幼苗对光照要求较高,应保证充足的光照,在阴雨天,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以促进幼苗生长。
病虫害防治
根据DB15/T 3207.1-2023规程,秋播大葱育苗期间应注意防治病虫害,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DB15/T 3207.1-2023《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育苗,为我国秋播大葱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规程中的育苗技术,有助于提高大葱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