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207.2-2023深度解读,秋播大葱栽培技术规程详解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207.2-2023 解读》针对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进行详细解析,涵盖栽培细节与要点,旨在提高大葱产量与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科学而合理的栽培技术对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显得尤为关键,DB15/T 3207.2-2023《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栽培》的正式发布,为我国大葱种植提供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技术支持,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第2部分,全面介绍秋播大葱的栽培技术要点。

DB15/T 3207.2-2023深度解读,秋播大葱栽培技术规程详解,DB15/T 3207.2-2023深度解读,秋播大葱栽培技术规程详解,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选地与整地

依据DB15/T 3207.2-2023规程,秋播大葱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在整地前,必须进行深度翻耕,翻耕深度应不少于20厘米,以促进土壤熟化。

处理

秋播大葱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使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

根据DB15/T 3207.2-2023规程,秋播大葱的播种时间通常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播种方法

  1. 条播:按行距30厘米开沟,沟深2-3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2厘米。
  2. 撒播: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覆土1-2厘米。

播种量

秋播大葱的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1.5公斤。

田间管理

浇水

播种后应立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维持土壤湿润。

施肥

秋播大葱生长期间,需进行追肥,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1. 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
  2. 出苗后,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幼苗生长。
  3. 生长中期,每亩追施复合肥20-30公斤,提高产量和品质。

中耕除草

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病虫害防治

根据DB15/T 3207.2-2023规程,秋播大葱常见病虫害包括霜霉病、软腐病、蚜虫等,防治方法如下:

  1. 霜霉病: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 软腐病:发病初期,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3. 蚜虫: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

秋播大葱一般在播种后150-180天收获,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

收获方法

将大葱连根拔起,去除多余叶片,捆扎成束,晾晒1-2天,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即可进行贮藏。

贮藏方法

将晾晒好的大葱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库房内,注意防潮、防霉变。

DB15/T 3207.2-2023《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栽培》为我国大葱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加强栽培管理,有助于有效提升大葱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