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新应用,DB15/T 3205-2023 规范解读与推广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205-2023 规范解读》标志着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迈入新阶段,该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保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废弃物,玉米秸秆的合理化利用,对于推动农业循环经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DB15/T 3205-2023)的正式发布,为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标志着这一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新应用,DB15/T 3205-2023 规范解读与推广,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新应用,DB15/T 3205-2023 规范解读与推广,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该规程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精心制定,旨在规范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的技术流程,提升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推动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规程详细阐述了玉米秸秆腐熟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质量标准等内容,为设施蔬菜生产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技术要点详解

玉米秸秆预处理

在还田前,玉米秸秆需进行一系列预处理,包括切割、粉碎、浸泡等步骤,切割长度建议控制在10-15厘米,粉碎粒度应小于2厘米,浸泡时间根据秸秆的水分含量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通常需浸泡2-3天。

腐熟剂选择与施用

腐熟剂是加速秸秆腐熟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腐熟剂能够显著提高腐熟速度和效果,规程推荐使用微生物腐熟剂,如EM菌、秸秆腐熟剂等,腐熟剂的施用量需根据秸秆量、腐熟剂种类和土壤条件综合考虑,一般每吨秸秆施用腐熟剂5-10公斤。

土壤翻耕与混匀

腐熟后的秸秆与土壤的充分混合是提高还田效果的关键,在玉米秸秆腐熟后,应及时进行土壤翻耕,将秸秆均匀分布在土壤中,翻耕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确保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

施肥与灌溉

玉米秸秆腐熟还田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蔬菜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灌溉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蔬菜生长需求进行,保持土壤湿润。

监测与调整

在玉米秸秆腐熟还田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秸秆腐熟程度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腐熟剂施用量、翻耕深度、施肥和灌溉等操作,确保秸秆腐熟还田效果。

应用效果显著

DB15/T 3205-2023规程的实施,为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应用该规程,可以取得以下显著效果:

  1. 提高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设施蔬菜生长。
  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
  4. 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设施蔬菜生产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对推动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生产者应积极应用该规程,提高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水平,为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