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243-2023芦笋高效栽培规程发布,推动芦笋产业升级
《DB15/T 3243-2023 芦笋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动芦笋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
芦笋,亦称石刁柏,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鲜嫩的蔬菜,近年来备受青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理念的日益推崇,芦笋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提升芦笋的产量与品质,我国特地制定了《芦笋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243-2023),本文将对该规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芦笋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芦笋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243-2023)主要针对我国芦笋的露地栽培,其宗旨在于提升芦笋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该规程涵盖了芦笋品种的选择、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等多个方面。
芦笋品种选择
- 品种选择原则:优先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芦笋品种。
- 常见优良品种:如‘绿宝’、‘绿丰’、‘绿宝1号’、‘绿宝2号’等。
种植准备
- 土地选择:应选择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在6.0-7.5之间的沙壤土或壤土。
- 土壤处理:进行土地深翻,并施用充足的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
- 种子处理: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捞出晾干后进行播种。
田间管理
- 栽植密度:行距控制在1.2-1.5米,株距为0.3-0.4米。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 施肥:芦笋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每年施肥3-4次,分别在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
-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松软。
- 整枝修剪:及时去除病弱枝、枯枝,确保植株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芦笋常见病害包括芦笋病、芦笋炭疽病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 虫害防治:芦笋常见虫害有蚜虫、蓟马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虫害,以及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药剂。
采收与加工
- 采收:芦笋采收期一般在生长的第2-3年,采收标准为嫩茎长度在15-20厘米之间。
- 加工:芦笋采收后,应立即进行加工,如速冻、腌制等。
《芦笋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3243-2023)为芦笋种植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栽培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种植者可以有效提升芦笋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为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