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10-2023白及育苗技术规程,引领白及产业创新升级
《DB41/T 2510-2023 白及育苗技术规程》发布,通过创新技术突破,推动白及产业升级,为白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白及,学名Bletilla striata,亦被称为白及草或羊角七,是一种兼具药用与观赏双重价值的植物,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白及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传统的白及繁殖方式往往面临着繁殖周期长、成活率低等难题,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白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出台了《DB41/T 2510-2023白及育苗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提升白及育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白及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DB41/T 2510-2023白及育苗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白及育苗的生产、管理及质量检验。
术语和定义
- 白及:指成熟后脱落且具备发芽能力的白及植物种子。
- 育苗:指将白及种子直接播种于苗床,不经过移栽环节。
- 成活率:指育苗后,植株正常生长的比例。
选种与处理
- 选种:选取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成熟度一致的白及种子。
- 处理:将选好的白及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随后用1%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苗床准备
-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作为苗床。
- 土壤处理:深翻土壤,施足底肥,整平地面,制作成宽1.2米、高0.2米的苗床。
播种
-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进行。
- 播种方法:将处理好的白及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厚度约1厘米。
管理与养护
- 浇水: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
- 除草:定期清除苗床杂草,防止杂草与白及幼苗争夺养分。
- 施肥:播种后约20天,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收获与移植
- 收获:当白及幼苗长至5-6片叶时,即可进行收获。
- 移植:将收获的白及幼苗移植至营养袋或大田,进行后续管理。
创新与突破
《DB41/T 2510-2023白及育苗技术规程》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与突破:
- 优化了白及处理方法,显著提高了发芽率。
- 确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有效缩短了繁殖周期。
- 规范了苗床管理和养护技术,大幅提升了白及幼苗的成活率。
- 推广了白及育苗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白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DB41/T 2510-2023白及育苗技术规程》的推行,为白及产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及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