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新规程DB36/T 1819.3-2023深度解读
新规程DB36/T 1819.3-2023针对镉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发布,明确了技术措施,旨在提升稻田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降低镉污染风险。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耕地污染问题愈发受到公众关注,镉污染,作为土壤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对稻田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为科学指导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我国最新发布了DB36/T 1819.3-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规程 第3部分: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镉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DB36/T 1819.3-2023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的行业标准,该规程明确了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旨在指导各地开展镉污染稻田的治理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需强化土壤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镉污染问题,防止污染扩散。
- 分类管理、分区治理:根据污染程度、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因素,对镉污染稻田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 生态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方法,实现镉污染稻田的生态修复和工程治理。
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要求
- 土壤修复技术:采用植物提取、化学钝化、生物修复等技术,降低土壤镉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 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土壤镉含量和作物耐镉性,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农产品镉污染风险。
- 灌溉水管理:加强灌溉水监测,确保灌溉水质符合标准,减少镉污染风险。
- 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操作流程
- 调查评估:对镉污染稻田进行土壤、灌溉水、农产品等环境因子调查评估,确定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
-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包括土壤修复、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水管理等。
- 实施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方案,开展土壤修复、种植结构调整、灌溉水管理等措施。
- 监测与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规程实施意义
DB36/T 1819.3-2023规程的实施对我国镉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规程实施,降低农产品镉污染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DB36/T 1819.3-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规程 第3部分: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的发布,为我国镉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各地应积极贯彻落实该规程,加强镉污染稻田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