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822-2023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DB36/T 1822-2023 豆薯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旨在解读豆薯生产规程,指导农民提高豆薯产量和质量,本指南详细阐述了豆薯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助力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豆薯作为一种富含营养、深受市场青睐的农作物,其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显得尤为关键,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为豆薯种植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生产指导,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豆薯的产量与品质,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将深入解读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并分析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豆薯产业中的一份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豆薯生产流程,提升豆薯产量与品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与高效,该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编制,并于2023年起正式施行。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豆薯对土壤条件有较高要求,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肥力充足的田地,规程强调,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和土地平整,以保证土壤的松软与肥沃。
品种选择与播种
豆薯品种众多,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挑选合适的品种,规程推荐使用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播种深度一般在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
肥水管理
豆薯生长期间,需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规程建议,豆薯生长期内进行3-4次追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豆薯生长状况调整,水分管理应适时适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豆薯生产的关键环节,规程要求种植户采取有效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并针对常见病虫害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贮藏
豆薯成熟后,应立即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分级、包装等处理,确保豆薯品质,在贮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豆薯霉变。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豆薯产量和品质
遵循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有助于种植户科学规范操作,从而提升豆薯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规程中提出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豆薯生产流程,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DB36/T 1822-2023《豆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豆薯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豆薯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提升豆薯生产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