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秀珍菇产业升级,DB36/T 824-2015规程引领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4
《DB36/T 824-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为秀珍菇产业提供标准化生产指导,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开启优质秀珍菇产业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食用菌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秀珍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细腻的食用菌,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规范秀珍菇的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我国精心制定了《DB36/T 824-2015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为秀珍菇生产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标准化助力秀珍菇产业升级,DB36/T 824-2015规程引领新篇章,标准化助力秀珍菇产业升级,DB36/T 824-2015规程引领新篇章,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824-2015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是在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秀珍菇生产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该规程涵盖了秀珍菇的栽培、采收、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旨在全面提升秀珍菇产业的整体水平。

栽培场地选择

秀珍菇的生产场地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沛、通风条件优越的区域,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土壤需肥沃,pH值宜控制在5.5-6.5之间。

原料处理

秀珍菇的栽培原料主要包括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原料在栽培前需进行预处理,包括破碎、筛选、浸泡、消毒等步骤,以消除杂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菌种选择与制备

选用优质的秀珍菇菌种,确保菌种纯净无污染,制备菌种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装袋与接种

采用塑料袋或纸袋进行装袋,每袋装料量不宜过多,接种时,确保菌种分布均匀,避免堆叠。

发菌与出菇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需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发菌,出菇期间,注意通风、降温和湿度控制,确保菇体健康生长。

采收与加工

采收秀珍菇时,应选择菇体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个体,采收后,及时进行加工,如保鲜、脱水、冷藏等,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定期对原料、菌种、环境等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规程实施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DB36/T 824-2015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秀珍菇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产品的需求。

促进产业标准化

规程的制定为秀珍菇产业提供了标准化生产的依据,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秀珍菇产业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DB36/T 824-2015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秀珍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生产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为我国秀珍菇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