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886-2023,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新标准,引领环保工作升级

团体标准 603
《DB43/T 2886-2023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发布,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规范了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定技术,助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为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我国于2023年正式颁布了《DB43/T 2886-2023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此规范展开讨论,探讨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DB43/T 2886-2023,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新标准,引领环保工作升级,DB43/T 2886-2023,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新标准,引领环保工作升级,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分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规范主要内容

《DB43/T 2886-2023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分工作。
  2. 划定原则: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 科学性: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科学确定管控单元的范围;
    • 实用性: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求,确保管控单元的实用性;
    • 可操作性:确保管控单元划分工作的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
  3. 划定方法:规范提出了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的具体方法,包括:
    • 现状调查: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污染源、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等;
    • 风险评估: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 空间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要素,进行空间分析,确定管控单元范围;
    • 专家评审:对划定的管控单元进行专家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4. 管控单元类型:规范明确了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类型,包括:
    • 重点污染源管控单元
    • 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管控单元
    • 管控单元
  5. 管控单元管理:规范对管控单元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
    • 建立管控单元档案
    • 制定管控单元管理方案
    • 开展定期监测和评估
    • 实施管控措施

规范实施意义

《DB43/T 2886-2023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高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 有助于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绿色发展;
  4. 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DB43/T 2886-2023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