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243-2023标准解析,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革新与推广

团体标准 603
《DB14/T 1243-2023标准解读》深入解析了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规程的最新变革,本规程革新了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盐碱地利用效率,为葵花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盐碱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耐盐碱、营养价值丰富的作物,食用葵的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导,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共同编制的《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243-2023)正式发布,为盐碱地食用葵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我国盐碱地食用葵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14/T 1243-2023标准解析,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革新与推广,DB14/T 1243-2023标准解析,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革新与推广,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共同编制的行业标准,该规程针对我国盐碱地食用葵的栽培特性,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旨在提升盐碱地食用葵的产量和品质,推动盐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选种与播种

  1. 选种:选用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适宜在盐碱地种植。
  2.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种子质量。

土壤改良

  1. 深翻:深翻土地,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
  2. 施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3. 土壤酸碱度调整:根据土壤盐碱度,合理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

田间管理

  1. 间苗: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间苗,保证植株生长空间。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3. 灌溉: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植株生长需求,适时进行灌溉。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植株成熟度,适时收获。
  2. 加工:采用适宜的加工工艺,提高食用葵的品质。

规程实施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完善配套技术:针对盐碱地食用葵栽培特点,研发配套技术,提高栽培效果。
  3. 建立示范基地:在盐碱地集中区域建立示范基地,推广规程,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4. 政策扶持:政府加大对盐碱地食用葵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

《盐碱地食用葵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为我国盐碱地食用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望实现盐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