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342-2023,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助力大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342-2023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是推动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南,旨在规范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大豆产业的迅猛发展,大豆杂交品种在提升产量、优化品质、增强抗病性等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规范大豆杂交品种的制种技术,提升制种效率和品质,确保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DB14/T 1342-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DB14/T 1342-2023,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助力大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DB14/T 1342-2023,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助力大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背景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豆杂交品种以其高产量、高品质和抗病性等优势,成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由于缺乏统一的制种技术规程,制种过程中存在技术操作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豆杂交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制定《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显得尤为迫切。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我国大豆杂交品种制种生产的全流程,包括品种选育、亲本繁殖、杂交制种、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及储存等关键环节。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大豆杂交品种制种过程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如亲本、杂交种、制种基地、质量等,为制种生产提供了统一的术语标准。

品种选育

规程对大豆杂交品种的选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涉及亲本选择、杂交组合设计、遗传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旨在确保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大豆杂交品种。

亲本繁殖

规程对亲本繁殖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亲本选择、繁殖方法、繁殖基地建设等,以确保亲本的遗传稳定性和品质。

杂交制种

规程详细阐述了大豆杂交品种制种的技术流程,从播种、田间管理、去雄、授粉到收获等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细致说明。

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储存

规程对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确保大豆杂交品种的品质,降低损失。

实施意义

提高大豆杂交种制种效率

通过规范制种技术,降低技术风险,提高制种效率,缩短制种周期。

保障质量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豆杂交品种的质量,减少损失,为大豆产业提供优质资源。

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的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将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规范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DB14/T 1342-2023)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水平、保障质量、推动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认真执行本规程,携手推动我国大豆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