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41-2011标准解析,绿色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实践应用探讨
《DB36/T 641-2011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强调科学种植、绿色环保,有效提升甘薯品质和产量,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绿色食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绿色食品的生产不仅关乎食品安全,更关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甘薯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阔的农作物,其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实施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DB36/T 641-2011标准,对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实践与应用。
DB36/T 641-2011标准概述
DB36/T 641-2011是《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代号,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标识和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要点
产地环境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无工业“三废”污染的地区,产地环境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品种选择
质量是保证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应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并符合GB/T 17924的规定。
栽培技术
- 整地:甘薯种植前应进行深翻、平整土地,确保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化学肥料,施肥量应符合GB/T 4401的规定。
- 播种:甘薯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
- 田间管理:甘薯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培土、防治病虫害,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病虫害发生,主要病虫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茎线虫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采收
甘薯采收时间一般在霜降前,根据市场需求和甘薯成熟度确定,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包装、标识和运输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在包装、标识和运输过程中,应符合GB 7718、GB 19630和GB 191的规定。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
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通过实施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保障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强市场竞争力
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DB36/T 641-2011《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绿色食品食用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