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637-2010标准指导下的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52/T 637-2010标准下的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一文解析了贵州绿茶在DB52/T 637-2010标准下的加工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各个环节,包括采摘标准、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旨在提升贵州绿茶的品质和加工效率,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贵州绿茶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卓越的品质,正逐渐崭露头角,作为贵州省的地方标准,DB52/T 637-2010《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对贵州针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全面规范,这对提升贵州绿茶的品质和扩大其品牌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围绕DB52/T 637-2010标准,对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52/T 637-2010标准指导下的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解析与应用,DB52/T 637-2010标准指导下的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2/T 637-2010标准概述

DB52/T 637-2010《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贵州针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贵州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涵盖了贵州针茶的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

原料要求

DB52/T 637-2010标准对贵州针茶的原料要求极为严格,规定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绿茶鲜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单芽,要求叶色鲜绿、叶质厚实,无病虫害。

加工工艺

贵州针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关键阶段。

  1. 杀青:杀青是茶叶加工的第一步,旨在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黄,杀青方法有锅炒、蒸汽等,标准规定杀青温度应控制在80℃~100℃之间,时间约为30秒~1分钟。

  2. 揉捻:揉捻是茶叶加工的核心环节,目的是改变茶叶形状,提升香气和滋味,揉捻方法有手工和机械,标准规定揉捻时间约为1小时~30分钟,揉捻程度以茶叶成条状为宜。

  3. 干燥:干燥是茶叶加工的最后一步,旨在降低茶叶水分,保持香气和滋味,干燥方法有烘干、晒干等,标准规定干燥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时间约为2小时~4小时。

质量要求

DB52/T 637-2010标准对贵州针茶的质量要求涵盖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要求茶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气鲜爽,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

检验方法

标准规定了贵州针茶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感官检验主要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价;理化检验主要检测茶叶的水分、灰分、酸度等指标。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遵循DB52/T 637-2010标准进行贵州针茶加工,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茶的需求。

规范生产过程

标准化的加工技术规程有助于规范茶叶生产过程,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产业升级

遵循标准进行加工,有助于提升贵州绿茶的品牌形象,推动产业升级。

保障消费者权益

严格遵循标准进行加工,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对贵州绿茶的信任度。

DB52/T 637-2010《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对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进行了规范,对提高贵州绿茶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茶叶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以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贵州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