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90-2023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
《DB36/T 790-2023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茶树菇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旨在提高茶树菇产量和质量,为茶树菇种植者提供实用指导。
茶树菇,作为一种富含营养、风味独特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茶树菇的栽培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DB36/T 790-2023),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茶树菇的栽培者提供实用的技术参考。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址与建棚
- 茶树菇偏好温暖、湿润、空气流通的生长环境,在选址时,需综合考虑土壤、水源、光照等条件。
- 建设大棚:选用竹木、钢材等材料搭建,棚高宜在2.5至3米之间,长度则需根据实际场地情况来确定。
培养基制作
- 原料:包括稻草、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
- 配比:稻草80%,棉籽壳10%,麦麸10%,玉米芯5%,石膏1%,磷酸二氢钾0.5%,水适量。
- 消毒:将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高温消毒,温度需控制在120-130℃,持续30分钟。
菌种制备
- 菌种来源:选用高品质的茶树菇菌种。
- 制备方法:严格遵循菌种制备规范,进行分离、纯化、培养。
栽培方式
- 菌袋栽培:将消毒后的培养基装入菌袋,接种菌种,在大棚内进行出菇管理。
- 畦栽:将消毒后的培养基铺在畦上,接种菌种,覆盖薄膜,进行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
- 温度:茶树菇生长适宜温度为18-28℃,出菇期间应控制在20-25℃。
- 湿度: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 光照:出菇期间,每天光照时间宜为12-16小时。
- 通风: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采收与加工
- 采收:当茶树菇菌盖直径达到1-2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
- 加工:对采收的茶树菇进行清洗、切割、晾晒等加工处理。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
遵循DB36/T 790-2023规程进行栽培,将带来以下益处:
- 提升产量与品质:规程的实施能够确保茶树菇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 规范生产流程:规程详细规定了从菌种制备到采收加工的每个环节,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 降低生产成本:规程中提出的栽培技术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扩大茶树菇栽培的盈利空间。
- 保障食品安全:按照规程进行栽培,可以确保茶树菇的安全与卫生。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为茶树菇栽培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遵循此规程进行栽培,不仅有助于提升茶树菇的产量与品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保障食品安全,我们期待广大茶树菇栽培者积极学习并应用这一规程,为我国茶树菇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