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探讨》一文深入解析了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为提高贵州绿茶品质和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的标志性品种之一,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贵州绿茶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在国内外茶叶市场独树一帜,为了规范贵州绿茶大宗茶的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0年正式发布了《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贵州绿茶大宗茶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贵州省内所有从事绿茶大宗茶生产的企业、加工户以及经销商。

加工工艺

  1. 茶叶采摘:采摘应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部位为茶树的新梢。
  2. 初制加工:包括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工序。
    • 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厚度为10-15厘米,摊青时间约为4-6小时。
    •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杀青,使茶叶失水率达到30%以上,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2-3分钟。
    •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揉捻程度以茶叶成条、紧结为宜。
    • 干燥:采用烘干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2-3小时。

精制加工:包括筛分、风选、拣剔、复火等工序。

  • 筛分: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筛分,筛去杂质和碎片。
  • 风选:采用风力筛选,去除茶叶中的尘埃和杂质。
  • 拣剔:人工拣剔茶叶中的杂质和碎片。
  • 复火:将精制后的茶叶进行复火,温度为60-80℃,时间为1-2小时。

质量要求

  1. 外观: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2. 内质:茶叶含水量不超过6%,含量不低于20%,氨基酸含量不低于3%。
  3. 检验方法:按照规程中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实际应用探讨

  1. 规范生产流程: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茶叶生产流程,提高茶叶品质。
  2. 提高茶叶附加值:通过严格执行规程,提高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附加值。
  3. 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茶叶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满意度。

《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贵州绿茶大宗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茶叶企业和加工户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确保茶叶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茶叶产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茶叶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推动贵州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