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23/T 3671-202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主要介绍了针对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的新技术规程,通过纳米膜发酵技术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并详细解读了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寒区农业的可持续性和土壤肥力。

随着我国寒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寒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我国最新颁布了《DB23/T 3671-202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寒区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23/T 3671-202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的技术规范、试验方法、检验标准、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适用于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的生产与应用。

技术要求

  1. 原料要求:选择新鲜、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
  2. 发酵剂:采用纳米膜发酵技术,利用纳米膜对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效发酵处理。
  3. 发酵条件:将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发酵时间约为15-20天。
  4. 还田要求:发酵后的有机废弃物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机肥标准,方可用于农田还田。

试验方法

  1. 发酵剂制备:将纳米膜与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 发酵过程:将发酵剂置于发酵装置中,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
  3. 发酵效果检测:通过测定发酵液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评估发酵效果。
  4. 有机肥质量检测: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对发酵后的有机废弃物进行有机肥质量检测。

检验规则

  1. 发酵剂质量检验:检验发酵剂的纳米膜性能、发酵效率等指标。
  2. 发酵效果检验:检验发酵液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3. 有机肥质量检验:检验发酵后的有机废弃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有机肥标准。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 标志:在产品包装上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包装:采用防水、防潮、防尘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3. 运输: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储存,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

应用前景

《DB23/T 3671-202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规程的应用前景如下:

  1. 提高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 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 为寒区农业提供技术保障,推动寒区农业现代化。

《DB23/T 3671-2023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纳米膜发酵还田技术规程》的发布,对于推动寒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推广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寒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