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672-2023 早熟水稻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研究
《DB23/T 3672-2023 早熟水稻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对最新规程进行了解读,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文章强调了规程对提高秸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和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早熟水稻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农业废弃物,其合理利用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发布的DB23/T 3672-2023《早熟水稻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为早熟水稻秸秆的青贮技术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DB23/T 3672-2023 规程概览
DB23/T 3672-2023《早熟水稻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颁布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早熟水稻秸秆的裹包青贮技术,旨在提升秸秆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发展。 涵盖以下方面:
- 适用范围:适用于早熟水稻秸秆的裹包青贮技术。
- 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裹包青贮材料、裹包方法、青贮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技术参数。
- 操作步骤:详细阐述了裹包青贮的预处理、裹包、封口、储存等具体操作流程。
- 质量控制:对青贮秸秆的质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水分、酸度、营养成分等关键指标。
规程解读
- 裹包材料选择:规程强调裹包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防潮性和耐腐蚀性,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薄膜、无纺布等。
- 裹包方式:规程要求裹包时秸秆需紧密,确保内部无空气,防止秸秆氧化、霉变,并避免在裹包过程中损坏秸秆,保证青贮质量。
- 青贮时间:规程规定青贮时间不得少于30天,以确保秸秆充分发酵,提升青贮效果。
- 温度和湿度控制:规程规定青贮过程中的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以利于微生物发酵。
- 质量控制:规程对青贮秸秆的水分、酸度、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规定,以确保青贮秸秆的质量。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 提升秸秆利用率:通过裹包青贮技术,将早熟水稻秸秆转化为饲料资源,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农业废弃物。
- 减少环境污染:青贮秸秆可以替代部分饲料,减少饲料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 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青贮秸秆作为饲料资源,有助于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裹包青贮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23/T 3672-2023《早熟水稻秸秆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早熟水稻秸秆的青贮技术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以提高青贮秸秆质量,推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